網頁文章 網頁文章

郭宗彥  老師

國立羅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文科專任教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詞 概說

一、概說

    「詞」之產生起於中唐,胡樂的傳入與里巷的民間歌謠,為民間樂府帶來新的音樂曲調。依照音樂曲調填入歌詞的創作方式自南朝即有之,至中唐後逐漸發展,惟當時詞調尚寡。「詞」之特色為:

<![if !supportLists]>1.       <![endif]>依曲調為詞調,不另立題:故詞調名與詞作內容不相干,如李煜〈相見歡〉所寫即為家國離散之愁緒。後來亦有增添副題,以明詞義者,如: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

<![if !supportLists]>2.       <![endif]>依樂段分片,片有定式:依照音樂分段,一段稱為一片、一闕或一疊。詞句依詞調長短其句,無固定字數。

<![if !supportLists]>3.       <![endif]>依詞腔押韻,韻位疏密無定:依照腔調用韻,於當用韻句最後一字押韻。分為平聲韻、仄聲韻(上、去)、入聲韻。

<![if !supportLists]>4.       <![endif]>依唱腔用字,講究四聲:依照唱腔決定平仄,平上去入四聲分明。

<![if !supportLists]>5.       <![endif]>在形式上,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因為以上之特點,「詞」亦有多種別稱:

詩餘

認為「詞」由「詩」配合音樂增減其字而來。

曲子詞

因其為配合樂曲所填之詞,故以為名。

樂府(歌詞)

以其能入樂。

長短句

填詞需配合詞調而長短其句。

倚聲

以其創作需配合詞調之音樂性。

填詞

依詞調填入字詞。

 

二、流變

()唐代詞

今留傳詞作,最早者相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憶秦娥〉等作品。至中唐則有張志和〈漁歌子〉、韋應物〈調笑令〉、〈長相思〉劉禹錫〈憶江南〉等作品。寫詞需依詞調之特色而選擇之,寫悲緒者當用沉鬱之詞調,寫歡愉者須用輕快的詞調。然此時詞調尚少,詞人選擇不多,詞作也還受有近體詩之影響。

 ()五代詞

至晚唐五代,越來越多樣的詞調促使依聲填詞的文學創作逐漸成為風氣。五代詞家大致可分為兩類,依其所處地理位置可分為西蜀詞人與南唐詞人。

<![if !supportLists]>a.          <![endif]>西蜀詞 —— 西蜀詞人的作品主要收錄於後蜀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一書,此時詞家已能擺脫近體詩的影響,建立自己的風格。其中較重要的詞人為「花間鼻祖」——溫庭筠與「〈秦婦吟〉秀才」——韋莊。溫庭筠詞風委婉含蓄,字詞華美;韋莊則直抒胸臆,豪放疏淡。

<![if !supportLists]>b.          <![endif]>南唐詞 —— 南唐詞主要詞人有馮延巳與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父子。李璟所流傳作品較少,今僅存四首。馮延巳之作則清新秀美,雖不免帶有五代華美風格,卻不流於濫情,與李煜二人對後來的北宋詞風卓有影響。

<![if !supportLists]>1.    <![endif]>李煜

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為南唐最後一個皇帝,世稱為「李後主」。李煜早期作品受其沉迷宮廷歡愉氣氛影響,多呈現艷麗華美之作。至後期因家破國亡,淪為囚擄之悲,遂使其作品呈現蒼涼悲壯的悽楚之思,極為後世所稱頌。有「詞中之帝」之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瓊枝玉樹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子夜歌〉

人生仇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凭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北宋詞

1. 南唐遺風

北宋早期仍不脫花間、南唐的影響,作品多為小令,詞風亦多溫婉之情。晏殊、晏幾道父子,范仲淹,歐陽脩諸人可為北宋初期的代表詞人,其作多感懷人生別離、盛衰、無可奈何之悲。其中范仲淹、歐陽脩為詩為文雖皆渾樸有致,然於填詞上則顯現其柔婉之性格。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烟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歐陽脩〈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if !supportLists]>2.                 <![endif]>柳詞詠情

北宋初期,詞多為文人遣懷之餘所作,直到張先、柳永二人,在通曉音律的基礎上,雜以里巷俚白之語,大量創作長調。尤其柳永之詞,時謂「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使得宋代詞有更進一步的推展,得以在民間廣泛流傳。

   柳永〈蝶戀花〉

竚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if !supportLists]>3.    <![endif]>蘇詞豪放

然柳詞過於俚俗使得部分文人感到不滿,鄙其輕俗。於是以蘇東坡為代表的詞人起而排拒柳詞,主張為文學而作詞,不為了將就音樂而作詞。這種以寫詩的方法作詞,開啟了北宋詞豪放一派詞風。東坡少時恃才而傲,逮因烏臺詩案幾近死亡,又多次流放。遂於顛沛流離的生涯之中,內斂其華,而為一代文宗。蘇東坡詞如其詩文,情感流溢而自然成文,無論抒情、遣懷俱為佳作。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鞵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if !supportLists]>4.    <![endif]>周邦彥集大成

蘇東坡雖為詞的寫作開展了一個新的境界,其作卻多不符合音律,亦遭人詬病。於是周邦彥一方面注重字詞的雅正,以免柳永俚俗之病;一方面注意音律的工整,以免蘇軾拗聲之失,集北宋詞之大成,開啟了婉約一派詞風。自此以後,宋詞大抵不脫離婉約、豪放二宗。

〈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檝輕舟,夢入芙蓉浦。

 ()南宋詞

宋室南渡以後,文人感於家國之悲,此期詞家多豪放悲壯、慷慨激昂之氣。南宋初期詩人以李清照與辛棄疾為代表。南宋一代,凡詞風屬豪放一派者,多學辛稼軒之詞。宋室偏安逐漸穩定之後,詩人逐漸縱情於江南如畫的生活之中,婉約一派遂又興起。此時詞人姜夔、史達祖皆精於音樂工律,作詞上極度講求字句的工整與音律的和諧。姜夔作品每每經過反覆鍛鍊,為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詞的變化到了南宋以南有再多的進展,等到元曲的興起,遂告沒落。

<![if !supportLists]>1.    <![endif]>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早年與其夫婿趙明誠過著美滿的生活,作品多呈現熱情明快的特質。直至金兵攻陷汴京,夫妻倆南逃,散盡畢生收集的骨董文物,趙明誠不久亦病卒。於是李清照下半生流徙於江南,晚景淒涼,後期詞風則兼具有悽涼婉約與豪放健舉之特色。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人比黃花瘦。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風來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

<![if !supportLists]>2.    <![endif]>辛棄疾

字幼安,號稼軒居士。辛幼安見北宋淪亡,一生以抵抗北方強敵,收復故土為志業,故其詞帶有英雄之氣,多慷慨激昂之風。蘇東坡以詩為文,辛棄疾則以文為詩,其作之直曠有時更勝東坡,為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

〈賀新郎〉

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箇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南鄉子〉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if !supportLists]>3.    <![endif]>遺民詞

南宋末年,受到北方元朝的軍事壓力,終於覆滅元人手上。時文人目睹家國滅亡,遂起感慨之情,入於詞作,別有一番淒楚之情。然宋詞經南北宋幾百年來的發展,變化已盡,遺民詞可謂宋詞之遺響。

蔣捷〈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比較

 

 

近體詩

別名

今體詩

詩餘、曲子詞、樂府歌詞、

長短句、倚聲、填詞

分類

絕句、律詩

小令、中調、長調

盛行時代

句式

五言、七言

依詞調長短其句

用韻

偶數句末字押韻,平仄不可通押。

視詞調於句末押韻。平聲與平聲押,上去聲與上去聲押,入聲與入聲押。

平仄

分平仄二聲

依詞調用字,平上去入四聲分明

篇章

不分段

詞調一段為一片(闕、疊),最多四段。

內容

端莊

柔媚

音樂性

誦而不歌

可以入樂

 

唐近體詩講義

唐詩 流派

1.         初唐:初唐詩人大抵承續六朝華美的詩風,講究文字的典雅,並同時實驗詩歌的格律。較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有「初唐四傑」:(                            )沈佺期、宋之問(五律完成);「文章四友」:(                         ) (七律完成) 。因六朝詩風華靡虛弱,到了(                    )時,遂提倡魏晉風骨,提倡詩歌應有個人的興懷感觸,提倡通過文學抒發個人情思的「                         」。同時(                    )唱和其說,並稱為「陳、張」。然而陳子昂提倡復古並未能有及時的改變,至盛唐出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家,方扭轉了此一風氣。

 

2.      盛唐:盛唐時期的作者擺脫了六朝唯美的詩風,講求個人的情志,發揮出浪漫而熱烈的精神,作品深富個人情思(即所謂                           )。此時期的詩人大體可以分作幾類:

A.     邊塞詩派:邊塞詩派的興起,與隋唐軍事行動頻繁有關。時詩人隨著軍隊遠戍邊疆,於是邊塞的大漠景色、征戰的行動、士兵的辛勞、將士的豪氣遂化為詩歌的內容。代表詩人有(                        )(                  )(故又稱「岑高詩派」)、三王(                                   )。邊塞詩人喜作七言古詩,蓋古體詩不受格律限制,較能發揮自由灑脫的氣勢。

B.      自然詩派:唐代自然詩派乃是結合了魏晉的(               )詩與(                    )詩而成,一方面書寫田園的生活,一方面描摹山水景色,表現出一種悠遠閒逸的精神。此時期代表詩人有(              )(                )(故又稱「王孟」詩派)、(                       )(                        )。自然派詩人擅長寫五言詩,因其源於陶、謝,陶、謝皆以五言詩為主之故。自然詩人雖然祖述(               )(                   )(              ),然其實受大、小謝影響較深。蓋唐代自然詩人多有官職,即便無祿者亦自矜文人身分,故不能真正融入田園生活,因此大多仿效大、小謝描摹山水,而不能真正樂於田園貧苦生活。

C.        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賀知章譽其為「天上謫仙人」,故有「               」之稱。李白為天才橫溢之詩人,其詩風不拘限一個風格,無論山水、田園、邊塞、詠物、懷古、遊仙、任俠,皆隨興灑逸,可謂集六朝詩歌之大成,為中國歷代詩人之代表。因其個性自由放達,不喜拘束,故亦好寫古體詩與樂府詩,亦善於絕句,然不喜律體,故其律詩極少,亦少工整。

D.       杜甫杜甫,字子美,祖父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                        )。杜甫擅長於唐代興起的近體詩,無論五言、七言,律體、絕句,無不工整,格律圓暢,為唐朝代表詩人,故有「                 」之稱。其詩作感情真摯,在歷經安史之亂以後,感於戰亂,內容大量書寫戰爭所造成的社會離亂,政治之變化,故又有「                    」之稱。因其悲憫於黎民生活困苦,故又有「                 」之稱。其「詩史」之代表有「三吏」(                               );「三別」:(                                        )

 

3.         中唐:安史亂後,漸恢復平穩,中唐初期詩歌遂漸流於平庸不振,此時期遂有兩派詩人繼承了杜甫的精神,就不同方面發展,又有承接盛唐自然派詩風者,故此期大抵可分作三個流派。

A.    自然詩派: 中唐自然詩人大抵承續王、孟一派風格,以(                   )(韋蘇州)、(                      )  (柳柳州)為代表。韋蘇州以模仿陶淵明為長,然終不能如陶淵明真正融入田園生活。柳柳州則兼擅陶、謝之特色,不但寫田園的閒逸情懷,亦寫山水之景色。柳宗元並將寫山水詩的精神用於山水文章,使其山水遊記別具特色。

B.          奇險詩派:奇險詩派發揮杜甫「                         」的特色,一方面極度鍛鍊格律,一方面竭力琢磨文字,甚至刻意造怪句、用奇字、押險韻,以求出奇。故此派詩人往往苦於琢磨字句,而有「                」之稱,其代表詩人有(             )(                 )(                )。其中孟郊一生窮愁潦倒、賈島亦為貧士,其詩呈現清寒苦澀之格調,有「                」之稱。

C.          寫實詩派:寫實詩派發揮了杜甫「詩史」的特色,主張「                                       」,強調文學作品反映現實的功能,提倡「                        」。此外,亦認為詩歌應求平易之美,不刻意追求格律、用字,於平淺中顯露無盡之韻味。代表詩人有(               )(                   )(                     )  。白居易尤其力求平易近人,故其敘事詩特別出色,有〈琵琶行〉、〈長恨歌〉等佳作。

 

4.      晚唐:因奇險詩派末流益發蹇澀,寫實詩派又流於平淺,到了晚唐華美詩風又再興起。晚唐詩人一方面追求文字的典雅,一方面亦琢磨格律之和諧,加以詩至晚唐已經失去盛唐活力,多呈現花殘月缺之感,正替唐代詩歌之發展作一結束。其代表詩人有(              )(                 )(                )。李賀因體弱多病又無以應試,其詩多呈現消極頹廢之風格,又擅長用各種顏色渲染華麗氣息,再用「鬼、死、夢、淚、苦、血」營造奇詭氣氛,因此有「                」之稱。李商隱、杜牧則以愛情、詠史詩為大宗,李商隱尤以多首〈無題〉詩著名。「小李杜」二人皆擅於鍛鍊格律,尤以「小杜」—— 杜牧極具「老杜」 —— 杜甫律體風格。

韓愈 〈師說〉講義

師說

一、文本與作者

1. 本文在形式上,是韓愈贈送給(李蟠)的文章,屬於(贈序體);就內容來說,

   本文是闡述從師問學之道的論說文,姚鼐古文辭類纂將其歸為(論辯類)的

   文體。

2. 魏武帝曹操接受陳群的建議行使(九品官人法),於是在魏晉六朝時形成了士

   人階層的門第型態,造成了門閥制度。隋、唐二代雖開始實行(科舉制度

   以選拔人才,然而六朝所形成的門閥狀況仍有遺存,使得享用特權就能輕易

   仕宦的權貴子弟都不肯從師學習,甚至以恥笑他人拜師而彰己之高。韓愈

   之寫作,正透過讚勉嘉許李蟠之好學,以抨擊世人之不好學。

3. 中國學術的發展上,從魏晉時期以(道家)思想為主的「玄學」興起之後,

   兩漢(儒家)經學的傳統便告式微。進入南朝以後,佛教傳入中國的速度加

   快,佛經的翻譯也加速,再加上玄學的發展也漸漸趨弱,以至於六朝以至於

   隋唐之間,(佛學)獨盛,(道教)又取代思想性道家在一般人心中的地位,

   傳統儒道兩家思想因此不振。韓愈於此時提倡(儒家)之「道」作為文章的

  思想內容,排拒佛、老,著有(諫迎佛骨表)以勸諫唐憲宗不要沉迷於(

  教),所以蘇軾稱他「道濟天下之溺」。

. 「駢」乃是兩匹馬並行之意,駢句則用以指文章上兩句相對的句型。駢句之

    產生原用以製造文章的美感,故初始皆只是駢散並用。到六朝時,不但詩歌

    重視華美的詞藻跟格律,文章也追求華美的風格。當時文人寫文章講求(

  偶、(對仗),形成(四六)的句式,所以駢文又被稱為(四六文)。當時佛

    學獨盛,再加上江南繁榮,士人競相逐樂,再加以駢文好用(典故),適於

    賣弄學問。以至於文學創作上追求華美隱晦的文句而不務實在的思想內容,

    使得作品空有美麗的詞藻,而無實學。

    唐代科舉取士上有分進士科與明經科兩科。進士科以文采取士,不若明經科

    需對經典下苦功,以至於新形成的進士階層空有文采,而無實學,引起時人

    對進士階層的詬病。韓愈於時乃發揚儒家學說,推闡以秦漢之際的古文為圭

    臬,排拒六朝華美不實的駢文,以務求時人為有內容的散文,而勿作舖衍詞

    藻的駢文。所以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有兩種說法,一指(東

    漢、魏、晉、宋、齊、梁、陳、隋),一說是(魏、晉、宋、齊、梁、陳、

    隋、唐)。

5. 韓愈在唐代詩歌上與賈島、孟郊同屬於(奇險)一派。此派興起,乃因為盛

   唐詩歌在李白、杜甫以後,漸流於平庸,只沉溺於歌功頌德的詩篇。於是韓

   愈、賈島、孟郊等發揮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專用奇字、押險

   韻、造拗句,用寫散文的方法寫詩,以求不入於俗。同時還有發揮杜甫寫實

   特色為主的(元稹)、(白居易),與韓愈、賈島、孟郊等人相輝映。

6. 韓愈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韓愈

             柳宗元

尊儒排佛

五經外,旁參諸子、史書、楚辭

力棄騈偶,不惜矯枉過正

不完全摒絕騈儷文字

雄厚奇崛,議論奔放

雅健峻傑,意味深永

以作文之法作詩

以作詩之法作山水遊記

二、文章結構與內容

<![if !vml]><![endif]><![if !vml]><![endif]>    立師道之論:文首直接點出「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需向老師學習。並且

                 指出老師的職責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亦即傳統上

                 「人師」、「經師」為一的典範。接著指出擇師不分年紀知小

                 大,而當以是否「聞道」為準則。韓愈所說的道,就是儒家

                 所言的「道理」,韓愈原道:「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

                 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

                 待於外之謂德。」足見其所推崇,師者所傳的「道」乃是儒

                 家思想。

   

<![if !vml]><![endif]><![if !vml]><![endif]>    時人之弊:韓愈接著指陳時人恥於從師的心態,利用對比的方法,突顯當時

              人恥於學師的謬誤。

古今縱比

古之聖人

從師而問焉

聖益聖

今之眾人

恥學於師

愚益愚

自身對比

愛其子

擇師而教之

小學

於其身

恥於從師

大遺

當代橫比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if !vml]><![endif]>    聖賢之例:接著指出至聖先師孔子亦曾向許多前賢求教,並引出孔子「三人

              行,則必有我師。」以與前文所言「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相為

              呼應。

<![if !vml]><![endif]>    嘉勉李蟠:指出寫作此文章的目的,在於嘉勉李蟠能不溺於世俗,勉學而求

              師。藉由嘉勉李蟠之好學,同時也指責了當時人不好學從師的陋

              習。

三、文字音義

 

 

需要

如:無庸置疑。

酬謝

如:酬庸。

普通的

如:平庸。

愚笨的

如:庸醫。

豈、何必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後於吾乎。

 

ㄩˊ

以美言取悅於人。如:阿諛奉承。

ㄩˊ

腹部的脂肪,引申為肥沃。如:膏腴之地。

ㄩˊ

片刻,如:須臾。

贈送

如:作師說以貽之。

遺留

如:貽笑大方之家。

四、文章修辭

頂真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

  解矣。

(3)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頂真、排比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故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排比、映襯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齊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類疊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

錯綜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

回文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五、內容補充

郯子

左傳:「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摰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

萇弘

萇弘為魯樂太師,孔子曾向其請教古樂的內涵。史記有載牟賈與孔子討論音樂,孔子稱讚牟賈所言與他聽萇弘所說的道理一致,曰:「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師襄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閒,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閒,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閒,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

老聃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其骨皆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六、延伸閱讀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if !vml]><![endif]>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

  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

  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是以得

  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邑犬吠吠,吠所怪也。」僕在聞雍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

  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僕來南,二年冬,幸大雪,踰嶺被南越中數

  州,數州之犬,皆倉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今

  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

<![if !vml]><![endif]>  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衒怪

  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if !supportLists]>1.      <![endif]>相較於韓愈之嘉許李蟠好學,柳宗元對韋中立問學一事所表現的態度為何?二人有何差異?

<![if !supportLists]>2.      <![endif]>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你覺得是否有道理?後人之解讀又為何?是否能貼近孟子的本義?

顯示 3 項結果.